三姜:聯乘品牌的背後 以設計傳承獅頭工藝

2018101816:42

拿起獅頭,在梅花樁中穿梭、跳躍,猶如在地上行走般輕鬆、自若,相信看過舞獅的你都會敬佩如此身手不凡的表演者,而今次訪問的正正是姜氏金龍醒獅團。甫步出升降機,已能看到其Logo,卡通化的圖案令人耳目一新。姜氏金龍醒獅團負責人姜偉池(三姜)坦言,人們對於舞獅一直有一種刻板的印象。

不過,近年大眾對於傳統文化更為重視,使得更多人開始尊重舞獅這種產業,亦令這個行業較以往來得興盛。三姜遵從著「不失傳統,更勝傳統」的理念去經營這盤家族生意,在傳統的藍本上,加上更多新意。除了把舞蹈融入舞獅,在獅頭的設計上,三姜亦下了不少功夫以及改良。

一個獅頭重達5.5公斤,製作過程亦十分繁複。三姜說:「製作獅頭分為四個步驟 : 紮、撲、裝、寫」,紮即是以製造出獅頭的形狀,托是把紗紙(或稱撲紙)鋪在上面,裝指裝飾,寫即是畫上花紋。

舞獅可以分為南獅和北獅,南獅又可再分作佛山獅和鶴山獅。而佛山獅和鶴山獅的獅頭亦各有特色。佛山獅的嘴呈八字形,身上會畫上「刀花」紋;鶴山獅嘴部則像鴨嘴,形狀較為扁平,以點作為裝飾,稱為「豆皮」,而兩者頭上都會有角以及靈光鏡,用作「掛紅」。

對比起新式的獅頭,傳統獅頭眼周的睫毛較長,而且口中的牙齒會較為突出,予人一種較為凶猛的感覺,而新式的獅頭則會以毛代替了睫毛,牙齒亦不再突出,變得可愛可說是傳統與新式獅頭最大的差別,現在的舞獅都是用新式獅頭,傳統獅頭已是頗為罕見。